等從李云龍那里離開,曹魏忽然反應(yīng)過來,老李的這種想法在這個年代好像并不是個例。
只要是部隊子弟,家里的教育方式好像都有點李云龍這種想法。
只能說這是父輩的軍旅生涯的環(huán)境造,就了他們對于下一代的教育要求就是如此。
學習可以不好,但打架不能不行。
畢竟在戰(zhàn)場上打輸了就意味著死亡,想要不死那你就必須要去爭,要去贏。
這是一種經(jīng)常在生死邊緣游走的人,刻進骨子里的思維方式。
這么一想,曹魏忽然就接受了。
雖然上一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,并沒有接受過這種教育,但不代表他不能理解。
曹魏在趙剛回來后,第一時間將自己和李云龍說的計劃以書面報告的方式提交了上去。
老總看了之后也很快同意批復(fù)了下來。
并對曹魏的這一想法進行了高度贊揚,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如果曹魏的這個教官策略能發(fā)展下去,以后勢必會給我軍培養(yǎng)出源源不斷的軍中利刃。
而且隨著抗戰(zhàn)的勝利,我軍得到的資源將會得到大幅度增長,再也不會像前幾年那樣,會因為資源不夠從而不得不放棄培養(yǎng)特種部隊這種資源消耗大戶了。
要說這件事里最大的得利者,那就非李云龍莫屬了。
作為特勤營最初的掛靠單位,要說熟悉這支部隊運用方式的指揮官,那肯定是李云龍。
所以老總在同意曹魏的申請之后,特勤營這支重金培養(yǎng)的部隊,直接落在了李云龍的手里。
這天上掉下來這么大一個餡餅,李云龍怎么可能不高興?
再加上自己大兒子的出生,李云龍可謂是雙喜臨門,這兩天見誰臉上都笑呵呵的,就是有時候手底下的人犯錯,他都不罵娘了。
當然李云龍得到特勤營也不是沒有條件的。
那就是要放開全部兵員,讓曹魏進行選兵培養(yǎng),無論是看上誰,只要本人同意,所有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卡著不放人。
不過對于士兵快到兩萬的李云龍來說,曹魏選的那點人根本就不叫個事。
所以李云龍大手一揮,全團上下所有人都開始配合曹魏的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