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縣試放榜之后,蘇州府無論市井百姓還是官商士族之間,都流傳著區(qū)府一門雙案首的小傳說。
先不說在區(qū)卿遠運作打點下早有些才名的區(qū)承江,那年僅八歲,不聲不響離家考試的區(qū)承洵更是叫人驚訝,除卻贊嘆外,想象力豐富的人們還編出不少前情后事來——
“真不愧是相爺?shù)膶O子,探花的兒子,不鳴則已一鳴驚人!”
“我聽說,這是同知大人故意安排的,兩個兒子兩處參考,可不是白白多賺了一個頭名?只可惜了那些沒有個好姓氏的寒門之人。”
“把一個庶子放在身邊,卻讓嫡子離家,我怎么覺著是同知大人寵妾滅妻,后宅不穩(wěn)呢?”
……
區(qū)府,西院內。
連氏站在一人高的銅鏡前轉了一圈又一圈,一身湖藍色的衣裙外罩淺藍色薄紗襯得她面若桃花,比起前兩個月的愁眉苦臉來,仿佛一下回到了少女花期之時,旁邊還有三個丫鬟各捧著一件剛制好的新衣等待她試穿。
“這件好!好似年輕許多!”連氏對著鏡子里的身影不住點頭稱贊。
來送衣裳的裁縫娘子附和道:“夫人本就年輕,瞧著還不到二十吧?”
“就你貧!你還是第一次來府上見我不成?”連氏捂嘴輕笑,似抱怨道,“我那不成器的兒子都八歲大了?!?br/>
裁縫娘子更夸張地拍了下手,驚問道:“哎喲!可是那位八歲就獨自參考的吳江案首區(qū)承洵少爺?!”
“可不就是那調皮搗蛋的小子!”連氏嘴上笑罵著,眼中卻滿是自豪得意。
無論是面對同樣的官夫人,還是這些平日里不屑交談的仆婦,談論、炫耀區(qū)承洵已經成了連氏近日最喜歡的事。
那裁縫娘子怎會不知,好話一句接一句向外倒,最后果然捧了個大紅包回去,又給自家鋪子攬了不少下一季的單子。
待她走后,連氏吩咐下人將新衣收好,斜躺在貴妃椅上養(yǎng)神。張媽媽將幾張拜帖放至她手中,繞到身后替她捏肩敲背。
“知府夫人的帖子?”連氏瞟見最上頭那張的名目,“那位今年才到蘇州的夫人?我還未曾見過呢?!闭f著翻開,掃了幾眼,笑了,“喲,可是邀了全蘇州府有名有姓的官員家眷們一起過端午看龍舟呢,真是大場面。離端午也就三日功夫,我可得好好挑挑衣裳和首飾,到時可不能丟了老爺?shù)哪??!?br/>
更重要的是,又可以好好炫一炫區(qū)承洵了。
張媽媽見連氏有些忘形,委婉提醒道:“那畢竟是知府,老爺?shù)纳戏迥?。聽聞沈大人家的公子也是一表人才,今年剛游學歸來,想來也是要借這一次在蘇州府亮相,為日后科舉做準備。”
“那位神神秘秘的知府公子怎么也有個十三四歲了吧,哪比得上洵兒?!边B氏不滿地嘟囔了一句,瞧見張媽媽不贊同的表情,半耷著嘴角,“好吧,我收斂著些,要是旁人先開口夸贊,我也是要說的?!?br/>
“洵少爺?shù)膬?yōu)秀放在那兒,明眼人都能瞧見,少幾句議論又算什么,還是謙遜些討大人們喜歡?!?br/>